• EI
  • Scopus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
  • DOAJ
  • EBSCO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JST China
  • FSTA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CA
  • WJCI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娟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娟.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09): 325-32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2.09.039
引用本文: 贾翠英, 张玉辉, 魏娟.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09): 325-32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2.09.039

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82102220001);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Q922

  • 摘要: 为考察不同破壁方法对细菌蛋氨酸产量的影响,分别采用碱解、溶菌酶、超声波以及碱解与超声波、溶菌酶与超声波之间的复合破壁方法对一株产蛋氨酸细菌进行细胞破壁,并用氯铵-T法分别测定胞外发酵液和各种破壁条件下胞内蛋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氨酸为0.952mg/L,经碱破壁、溶菌酶破壁、超声波破壁、碱与超声破复合破壁、溶菌酶与超声波复合破壁后,蛋氨酸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0.9%、12.0%、18.3%、19.6%、22.2%,上述结果表明细菌细胞破壁后,蛋氨酸产量明显提高,且不同破壁方法提高程度不同,复合破壁方法与单一破壁方法相比,蛋氨酸产量提高效果显著。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5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38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